图书馆课程总目录手机APP帮助中心
  • APP
  • 微信
    添加方式:
    1:搜索微信号(13236184204
    2:扫描左侧二维码
  •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

    大汉易经书院全球官网_坚持学术传承_拒绝故弄玄虚_易经国学_中华文化传承

     找回密码
     立即注册
    查看: 2869|回复: 0

    高士宗先生手授医学真传_诊脉大法

    [复制链接]

    135

    主题

    70

    回帖

    13

    积分

    管理员

    Rank: 9Rank: 9Rank: 9

    积分
    13
    发表于 2023-11-20 19:41:4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  本帖最后由 yiwnhua 于 2023-11-20 19:48 编辑

    高士宗先生手授医学真传_诊脉大法
    人身十二经脉,交通有道,循行有次,气统于先,血附于内,流行还转,昼夜不停。而医家诊脉,以左右两手,分寸、关、尺三部,医以三指候之,以医之一呼一吸,候病者之脉。其脉应指而动,一动谓之一至,一呼一吸之间,其脉若四至以上,或五至以下,不数不迟,谓之平脉。若一呼一吸,其脉三至,或三至有余,则为迟脉;一呼一吸,其脉六至,或六至有余,则为数脉。经云:迟为虚寒,数为虚热。此识病之法,非脉法也。
    然脉之形象,又有浮、沉、滑、涩、弦、紧、大、小之分。浮者,泛泛于上,轻指即得,如水漂木,故曰浮。沉者,沉伏于下,重指始得,如石下沉,故曰沉。滑则往来流利,如珠走盘而圆转。涩则往来艰涩,如刀刮竹而阻滞。弦如弓弦,按之不移也。紧如转索,按之劲急也。大乃脉体洪大,过于本位也。小乃脉体收敛,不及本位也。此脉之外,又有微、细、芤、革。微者,虚微,似有似无也。细者,细小,如发如丝也。芤者,上有中无,如按葱管也。革者,外劲而坚,如按鼓皮也。脉之形象不一,须于指下辨明,合证参考,自有定见。
    然尤当审其脉之圆缓,并脉之胃气。圆缓者,脉来应指,至数均调,三部同等也,胃气者,轻举应指,重按柔和也。若脉不圆缓,及无胃气,轻病必重,重病必死。
    又病脉之外,兼有死脉。方书有虾游、鱼翔、屋漏、雀啄、弹石诸说。虾游者,如虾之游,鱼翔者,如鱼之摆鳞。屋漏者,至不伦次,点滴稀疏。雀啄者,如雀啄物,急疾涣散。弹石者,坚硬牢实,如指弹石。虾游、鱼翔、屋漏,乃散漫不伦之脉也:雀啄、弹石,乃坚强不和之脉也。方书之言,摹拟亦似,此皆脉无胃气,应指无神也,见则必死。
    又两手三部之脉,地脉也,可以指诊;面容之色,天脉也,用以目察。六气调和,五行不偏,自有正色,若面无正色,神气不扬,夭色外呈,其寿不久。
    诸脉之外,又有动脉。动脉有二:一则三部之脉,厥厥动摇,圆疾如豆也;一则头额喉旁,胸腹胫足,跃跃而动,此经脉循行环转于空隙之处,微露其端,所谓流中溢外也。
    又高阳生《脉诀》云:左心、小肠、肝、胆、肾、膀胱,右肺、大肠、脾、胃、包、三焦。此一脏一腑相为配合,合《灵枢》之脉法也。而《素问》脉法,又以两手寸脉候上,关脉候中,尺脉候下。约而言之,右寸候肺,左寸候心,而膻中、上焦,附于两寸;右关候脾,左关候肝,而鬲中、中焦、胃、大小肠,附于两关;尺中候肾与膀胱,无分左右,而季胁、血海、下焦,附于两尺。此上以候上,中以候中,下以候下,《素问》之脉法为然也。
    又仲师《伤寒论·平脉篇》,更有诊法,以三菽、六菽、九菽、十二菽之由轻而重,自举而按,以候五脏之气。故曰如三菽之重者,肺气也,如六菽之重者,心气也;如九菽之重者,脾气也;如十二菽之重者,肝气也;按之至骨者,肾气也。此又以浮、中、沉诊五脏之气。《伤寒论》之脉法为然也。
    经论脉法,平素俱熟于胸中,则论病诊视,无往不宜矣。然有三部无脉,移于外络,名为反关脉者,此又不可不知也。总之,脉者,五脏六腑之大原,有脉则生,无脉则死;三部脉平,病虽剧亦生,三部不平,病虽轻亦危。
    又脉分左右,左主血,右主气。男为阳,阳者气也,故男子之脉,宜于右旺;女为阴,阴者血也,故女子之脉,宜于左旺。男子右脉和平,虽困无害,女子左脉和平,虽困亦无害。盖五脏所居之位,男居于左者,女则居于右,男居于右者,女则居于左。《素问》云:男子左为逆,右为从;女子右为逆,左为从,所从不同,则两手左右所属脏腑,亦当不同矣。
    至诊脉论病,如云某脉系某病,某病得某脉,不但蛇足,且诊视之下,亦难为据。不若但论脉之有神无神、和缓与不和缓之为得也。
    至如小儿之脉,亦如此法。但小儿啼哭不驯,不能细诊,只以一二指按之,脉来四五至,亦为和平;若按之而似有似无,或急疾无神,兼之病剧,亦不能生。其视虎口而别以色,云小儿脉有六七至者,皆妄谈也。诊小儿之脉,须知小儿呼吸急疾,约以急疾应之可耳!由此推之,无论大小男女,凡病内虚者脉弱为宜,洪大则忌;初病外感者,阳脉为宜,阴脉则忌。其他《脉诀》之言,多属不经,不可为信。欲求诊脉之法者,考于《灵枢》,详于《素问》,更合本论辨脉平脉,而会通之,则得其要矣。



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